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美国彭博社周四(9月18日)报道称,分析师表示,人民币汇率正接近关键水平,这些水平可能促使更多中国国内企业兑换其美元资产。
交易商报告称,近几周美元抛售有所增加,而7月份的数据显示,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的需求大于购买外币的需求。
根据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Plc.)和东吴证券(Dongwu Securities)的一系列估计,如果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目前的7.11进入7.0至7.10区间,企业可能会加大兑换力度,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币持有量可能会被平仓。
在贸易紧张局势和美联储利率路径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亚洲各地投资者正在重新审视美元的吸引力。在中国,这种重新评估尤为突出,因为中国拥有巨额盈余,且出口商过去偏好高收益美元资产。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刺激外国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并提升国内购买力。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市场正在形成人民币升值、美元走弱的共识。这将抑制企业和居民的外汇购买需求,并增加货币结算。”
外汇囤积现象早已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自2022年以来,银行大多是代表客户净购买美元的买家。许多出口商选择将收入以美元形式持有,而不是立即兑换。自2023年末以来,居民和企业持有的外汇存款也有所增加。
(截图来源:彭博社)
不过,7月份,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占跨境收入的比率有所上升。这是自2024年9月以来,该指标首次超过类似的外币购买指标。
与此同时,据知情交易员透露,出口商在8月底和9月初加大美元抛售力度,随后有所降温,本周又出现回升。
本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7.11,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上涨2.7%。
芦哲指出,随着人民币升值至7.04-7.05(出口商未结清美元头寸的平均成本),可能会发生高达3000亿美元的货币兑换。
巴克莱银行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该公司策略师Lemon Zhang表示,中国企业目前持有约7000亿美元的美元资产,如果人民币升值至7.08和7.10等关键水平,可能引发高达2400亿美元的美元资产抛售。
(截图来源:彭博社)
交易员们也在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策略的微妙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已稳步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至7.1,暗示对人民币升值感到安心。市场观察人士将此解读为北京方面可能为促进与美国更顺畅的贸易谈判而做出的姿态。
Lemon Zhang表示,企业今年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美元敞口的对冲比率,“这可能是受市场波动和关税不确定性的影响”。
在境内衍生品市场,对冲交易已在增加。据彭博汇编的数据,7月份中国各银行签署了约350亿美元的美元远期空头头寸,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浙江商发展集团(Zheshang Development Group.)金融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刘洋(Liu Yang)表示:“近年来,中国出口商一直享有良好的现金流,并从持有美元的利差中获利。现在,他们可能开始担心人民币升值会破坏这种交易,尤其是如果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升值突破7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