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吃紧,债券基金亏损加剧 都怪中国央行这一举动?
繁简切换

FX168财经网>外汇>正文

银行资金吃紧,债券基金亏损加剧 都怪中国央行这一举动?

文 / Becky 来源:FX168

FX168财经报社(亚太)讯 中国通过收紧境内流动性以捍卫人民币汇率的策略,正在金融体系内引发连锁反应:银行资金吃紧,债券基金亏损加剧。

中国央行本月大部分时间都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抽走流动性,通过制造人民币稀缺性支撑汇率。但这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银行选择囤积现金而非向同业拆借,债券基金则因投资者抛债套现而蒙受损失。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一触及去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银行间回购市场(Repo)交易量骤减,成为流动性紧张的最新信号。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大型银行2月中旬的回购市场日均出借规模较去年平均水平锐减约三分之二。

“若银行资金拆借压力持续攀升,可能限制其放贷能力和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国内券商国盛证券分析师Yang Yewei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怀疑资金紧张能否长期持续下去。”

中国央行没有立即回复彭博要求置评的传真。

央行周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3000亿元一年期资金,但鉴于本月有5000亿元MLF到期,净回笼规模达2000亿元。“MLF缩量续作符合逐步退出该工具的政策方向,但需配合逆回购操作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否则资金面可能持续偏紧,”华侨银行外汇与利率策略主管Frances Cheung分析称。

流动性紧缩令银行业雪上加霜。自去年末监管层限制同业存款利率后,境内银行来自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在两个月内缩水约四分之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亦加剧揽储压力。

当前七天银行间回购利率持续高于央行逆回购利率(市场关键锚定指标)。彭博数据显示,该利差上周每日均超50个基点。银行同业存单收益率本周亦攀升至数月高点。

债券基金受挫

据官方媒体《中国证券报》报道,截至2月中旬,超半数中国债券型基金年内收益为负。流动性紧缩导致债市抛压加剧,而股市回暖进一步分流资金——市场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乐观情绪,以及北京支持民营经济的新信号,正推动权益资产重获青睐。

“固收类产品表现疲软,在股市情绪回暖时更易遭遇赎回压力,”德邦证券分析师吕品指出,“这可能加剧债市抛压,形成负反馈循环风险。”

彭博中国国债指数或将录得2023年9月以来首个月度下跌。

政策路径难猜

这场波及银行与债市的连锁反应,凸显中国捍卫汇率的决心正成为投资者的新难题。去年9月央行强力宽松曾释放货币政策转向信号,但此后政策反复摇摆,因决策层担忧过度宽松将施压本币。

不过部分市场观察者预计政策宽松即将到来。交易员正密切关注3月全国“两会”,届时高层将明确年度政策重点。“中国目前容忍资金面紧张,可能是在利用美国关税增幅小于预期的窗口期,”澳新银行资深策略师Zhaopeng Xing表示,“当前延迟的宽松措施或将转化为未来更有效的刺激。”

在岸人民币周二徘徊于7.2564元/美元。尽管年内对美元走强,但仍显著弱于去年9月央行宽松前约7.0的水平。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资讯,下载FX168财经APP

相关文章

48小时/周排行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