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國際金融協會(IIF)公布最新分析顯示,流向中國人民幣國家債券市場的資金中,各央行資金占60%,顯示出儲備對中國債券的分配繼續增加,有望擴大至每年4000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20日發布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預計,在工業、出口和服務業保持穩定發展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今年增長預期將保持在8.1%,2022年的增長預期為5.5%,而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總體增長預期則有所下調。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報告,盡管隨着中國向外資開放,其債券被納入主要指數,流入中國債券的資金持續增加,但相對於中國的GDP和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來說,規模仍然很小。該協會估計,如果未來10年全球人民幣儲備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從1.8%上升至3%,每年流入當地債券市場的資金將持續超過4000億美元。
另份來自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外國投資組合中有473億美元淨流入中國股票,有1983億美元流入各種債務工具。而今年第一季中,中國股票和債券的外資淨流入總計831億美元。
而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將邁出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最關鍵步伐,也就是人民幣資本帳的自由兌換。隨着中國人行行長易綱發表講話後,人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為便利企業投資貿易的資金進出,人行支持在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方面先行先試。
2021年6月以來,中國加速推動上海建設國際金融及科技中心,中國國務院和人行先後公布相關支持政策,拓展人民幣自由使用和資本帳可兌換更是一大重點。根據今年稍早公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GFCI)報告顯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穩居第三。
中國新聞網報道,亞洲開發銀行指出,受新冠疫情再次卷土重來的影響,亞洲地區一些經濟體的複蘇步伐有所減緩,預計今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為7.2%,略低於此前7.3%的預期。分地區看,中國、韓國等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的複蘇強於預期,東亞地區2021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4月份的7.4%上調至7.5%;中亞地區今年的增長預期從4月份的3.4%上調至3.6%。
受疫情再次暴發帶來的經濟活動影響,南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2021年的增長預期均已下調。南亞地區2021財年的增長預期從9.5%下調至8.9%。東南亞地區2021年的增長預期從4.4%下調至4.0%,太平洋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從1.4%下調至0.3%。
此外,由於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亞太地區今年的通脹預期從4月份的2.3%上調至2.4%。2022年的增長預測仍為2.7%。
亞行稱,新冠疫情仍是本地區經濟增長前景的最大風險。許多經濟體仍被疫情陰霾所籠罩。本地區每日確診病例在5月中旬達到峰值,約為43.4萬例。6月底,該數字下降至約10.9萬例。同時,本地區的疫苗接種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截至6月底,每100人接種了41.6劑疫苗,該數據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39.2劑,但低於美國的97.6劑和歐盟的81.8劑。
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並希望持續收到FX168在內容上的一些更新動態,請掃碼入群。
注:由於入群者眾多,未能及時加入其他群的讀者請掃碼入此群。感謝支持!